米乐新闻中心

资管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中邮理财唐倩华:银行米乐APP免费下载理财发展绿色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2024-12-0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米乐官网米乐官网米乐官网银行理财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绿色转型的体现,也有利于加强绿色投资为投资者获得长期稳健的收益。银行理财发展绿色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绿色理财产品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理财资金持续加大力度投向绿色金融领域,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当前银行理财持续发展绿色金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未来仍具较大潜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绿色金融是驱动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银行理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持续深度支持实体经济,充分发挥资管机构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提供融资支持的同时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可持续的回报,将是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的重大课题。

  绿色金融能够有效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引导功能,是推动经济向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形成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首份顶层制度文件。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和“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框架,“三大功能”指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五大支柱”指绿色金融的标准体系、信息披露、激励约束体系、产品和市场体系以及国际合作米乐APP免费下载。2024年8月,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对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在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下,国家持续完善标准体系、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体系的建设。在标准体系方面,发改委等发布《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和人民银行等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界定了绿色产业和绿色债券项目的判定标准。在考核评价方面,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对银行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绩效评价。在政策激励方面,央行创新设立绿色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碳减排项目进行贷款,央行为其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支持,提高金融机构存贷款利息收益。

  银行理财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绿色转型的体现,也有利于加强绿色投资使投资者获得长期稳健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的考核评价和政策激励机制是未来重点的政策方向,将共同促进银行理财参与绿色金融的发展。

  各家银行理财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绿色转型产业投资力度,持续发行绿色理财产品,将绿色金融落到实处。如中邮理财制定了落实五篇大文章、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建立了内部考核评价体系,陆续推出了绿色、ESG主题理财产品;广泛投资新能源、生态环保、低碳转型等绿色金融细分领域,业内首家连续两年实现运营碳中和。

  伴随“双碳”变革的持续演绎和政策的积极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迎来蓬勃发展,已初步形成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从银行理财参与的角度,可投资资产主要包括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和其他绿色资产等。

  绿色债券是用于为具有积极的环境效益或气候变化效益的项目提供资金的债务工具。国际通用的绿色债券标准包括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绿色债券原则(ICMA GBP)和气候债券标准(Climate Bonds Standard)。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监会都发布了绿色债券的相关规则。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2024年上半年,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2700亿元。

  参照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的气候债券标准,2023年,中国发行人通过贴标绿色债券在境内外市场共融资约1312.5亿美元,同比2022年小幅下降6%,其中符合CBI绿色定义绿色债券规模达835亿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绿色债券最大发行市场的领先地位。美国当前仍是最大的绿色债券累计发行市场,迄今已发行约4544亿美元的贴标绿色债券。截至目前,中国的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达3720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发行市场。国内绿色债券以中短期限为主,93.8%符合CBI标准的绿色债券的发行期限在5年期以内。

  我国绿色债券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人民银行和欧盟委员会共同牵头完成《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对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推动了金融分类标准的可比性和兼容性。2023年7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按照《共同分类目录》(CGT)标准对银行间市场的绿色债券进行贴标,发布中国存量绿色债券清单。目前超过280只绿色债券贴有CGT标签,从数量上和外资持仓比例上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除了绿色债券,绿色及可持续主题债券市场还包括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根据Wind概念板块ESG(绿色)债券口径统计,国内ESG(绿色)债券主要包括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和绿金委中欧绿债等。截至2024年6月末,存量ESG(绿色)债券余额约5.52万亿,占全部存量债券余额的3.38%,其中绿色债券存续余额3.21万亿。从发行情况来看,ESG(绿色)债券发行量占比持续较低,2024年上半年ESG(绿色)债券发行量占总债券发行量比重仅约1%,发行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行,但未来规模增长仍具有巨大潜力。

  绿色投资降低了因经济结构转型、气候环境因素或公司治理导致的风险,绿色债券相较其他普通债券收益率更低米乐APP免费下载,2023年末绿色债券发行时的票面利率普遍低于其他品种债券5〜10BPs。

  当前绿色股票尚无统一定义标准。据不完全统计,以清洁能源、生态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9万亿元,占全部A股比重超12%。但近年来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纷纷积极布局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产业实际覆盖面有所扩大,且市场涌现一批绿色产业巨头。从收益表现来看,受制于新能源制造业部分环节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新能源等绿色板块近两年表现不佳,但中长期来看,“双碳”目标下能源深化转型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将给各行各业带来产业变革和投资机遇。

  银行理财的客户追求稳健,趋于保守,对产品回撤更加敏感,权益市场本身波动较大,且受到权益市场震荡调整,理财资产配置中的权益占比有所下降,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出现收缩,目前权益类资产在理财总资产中的占比约在3%左右,随着市场修复,理财在绿色股票投资方面极具潜力。

  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绿色投资指引(试行)》及《对基金管理人绿色投资自评估报告框架的建议》等文件。海外绿色基金标准包括卢森堡气候基金标准、法国EETC标准和FNG德语国家可持续共同基金标签,但绿色基金当前的标准仍比较模糊,缺乏国际上相对具有一致认可度的标准。

  根据Wind ESG投资基金数据显示,ESG主题基金主要包括纯ESG、ESG策略、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主题。截至2024年6月末,市场存续ESG主题基金超过540只,合计规模约5150亿元,占全部基金规模比重约1.68%。从基金类别看,ESG公募基金中以混合型和股票型为主,两种类型基金数量分别占全部ESG基金数量的50.5%和34.3%,债券型基金占比为7.7%。整体来看新增数量和规模较前两年相对放缓。

  其他类型绿色资产主要包括非标资产、产业基金和公募REITs等,这些资产有效丰富了绿色资产的类型。

  在非标资产方面,理财可以协同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在非标资产方面拥有突出的优势。中小企业是我国实现绿色转型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场参与主体。对于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绿色项目需求,在传统信贷或标准化渠道难以获得足够支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理财非标投资获取更多的融资机会。绿色股权基金包括绿色产业基金、排放权基金、绿色担保基金等,如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上海市共同发起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国家电投所属清能基金设立国内首支绿色认证低碳产业基金。但受制于产业基金退出困难等因素,期限匹配产品募集难度大,近年银行理财通过产业基金参与绿色金融规模增幅有限。公募REITs方面,新能源或生态环保产业绿色基础设施REITs等持续发行,如首批REITs中,“中航首钢生物质”“富国首创水务”基础资产均为绿色相关产业。

  理财净值化转型以来,银行理财逐步形成了以绝对收益为导向,追求低波稳健、有效控制回撤的投资理念和风格。理财来自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显著高于其他资管产品,理财个人投资者数量持续上升米乐APP免费下载,2024年上半年数量达到1.20亿,占比98.74%。且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明显下降,产品配置更加保守。根据理财行业报告,从2020年到2024年上半年,一级(保守型)投资者占比从11%逐级上升到18%,二级(稳健型)投资者2023年明显回落,三级(平衡型)投资者从34%逐级下降至27%。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诉求决定了理财的投资偏好:更高的收益和更低的波动。因此,绿色主题产品需要不断契合投资者的需求,才能有效打开绿色理财产品的市场容量。

  近两年,银行理财积极发行绿色主题理财产品,助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当前绿色理财产品尚无统一的标准,通常为包括绿色、ESG等标签的主题产品。根据联合智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标签包括绿色或ESG的理财产品,存续及在售规模合计约1910亿元,其中纯ESG产品(标签含ESG)存续规模约1840亿元,占比超95%,纯绿色产品(标签含绿色)存续规模约70亿元。

  银行理财绿色投资渗透率仍然较低,当前银行绿色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银行理财总规模比重仅0.62%,而绿色基金占基金总规模比重约1.68%。参考海外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成熟市场ESG投资的渗透率普遍在30%以上,绿色理财仍有发展空间。

  从风险等级来看,存续及在售的绿色理财产品主要为中低风险或中风险;从开放类型来看,以定期开放和封闭式为主。从产品类型来看,纯固收和固收+占比较高,权益类产品极少。从产品收益率来看,产品收益相对稳健,截至2024年6月末,绿色理财产品规模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3.6%,具有较好收益表现。

  从绿色投资策略来看,参考海外成熟的ESG投资策略,主要包括负面筛选、正面筛选、ESG整合、参与公司治理、国际惯例筛选、可持续主题投资和社会责任投资等。当前ESG整合为最主要的ESG投资策略,即将ESG理念和传统的财务分析相融合做出全面评估。

  目前国内理财产品绿色ESG投资策略以负面筛选或正面筛选为主,主要包括:①负面筛选或正面筛选策略,即规避低评级的ESG主体或优选高评级ESG主体;②主题投资策略,投资于绿色项目或绿色产业;③被动指数跟踪投资。

  银行理财发展绿色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绿色理财产品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理财资金持续加大力度投向绿色金融领域,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未来政策持续优化,市场逐步完善,理财公司积极作为,绿色金融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一是在政策端,绿色金融标准尚未统一,考核评价体系仍不完善。当前绿色理财产品和多种绿色资产尚未出台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对于绿色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的规范性不足。对于资管机构开展绿色投资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持续完善绿色理财产品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可量化的标准,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是在资产端,优质绿色资产供给缺乏,总量偏少。近两年,优质绿色资产供给持续放缓,绿色债券占发行总量比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对于涉及绿色发展转型等条件的企业,可以探索给予专项补贴或税收减免优惠;对于符合条件的绿色债券等,可以简化审核程序,提供发行便利,加强绿色资产供给;推动完善绿色资产交易流转平台,为绿色资产提供流动性,便利投资方式和退出通道。

  三是在投资端,绿色资产利率偏低,政策激励措施有限。绿色资产收益率相对其他资产并无显著优势,且缺乏政策激励。可探索予以财政补贴,或增加税收优惠,对于企业或机构购买银行绿色金融产品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或对绿色理财产品购买提供费率优惠政策,对于绿色理财产品发行给予绿色便利通道等。

  四是在产品端,绿色理财产品策略单一,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当前银行绿色理财产品主要以固收类为主,且产品策略相对单一。理财公司需要不断优化大类资产配置结构,增加多种资产的布局,拓展收益弹性空间,不断丰富投资策略,开发特色、差异化的绿色理财产品。

  五是在客户端,绿色投资理念仍未普及。当前银行绿色主题理财产品渗透率仍然较低,投资者对绿色投资认识不足,需要持续推广绿色理念,加强投资者教育,树立长期绿色投资意识。

搜索

网站地图